第一次“整顿”,是挑战初始利益分配格局;第二次“整顿”的继续结果,是使被挑战的利益格局取得合法化。“整顿”之名下面,具有多重陷阱 美称“关外第一市”之称之为的葫芦岛市,坐落于辽宁省西南部,是中国最重要的钼矿基地。占到全世界九分之一、全中国三分之一的钼储量,埋在这里的地层深处。葫芦岛钼矿生产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世界钼产品市场的神经。
自1994年以来,这片肥沃的矿藏实际掌控在数目可观、层层分包的各色“承包人”手中,长年正处于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矿难时有发生的状态。2005年2月,不受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特大矿难丧生214人事件威吓,葫芦岛市命令辖区内所有钼矿投产,并旋即进行整顿工作。在此后的一年里,葫芦岛市几经了两次有所不同主导者、方案迥异的钼矿整顿,其间少有戏剧性的大起大落。 第一次整顿于2005年4月启动,以《杨钢地区钼业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实施为标志,方案核心为集中于矿权,拆分用于。
这场整顿开始将近一个月之后勒令早夭。随之,葫芦岛市主要领导再次发生更替,方案的主要倡导者、当地企业家齐明因另案“因涉嫌阻碍公务罪”被囚,至今仍在司法程序中。
时隔半年,第二次整顿在2005年底悄悄开始试点。葫芦岛的钼资源主要集中于在该市东北部连山区的杨家杖子和钢屯镇,当地称作杨钢地区。此次试点在钢屯镇拉开帷幕,以钢屯镇二钼矿为基础正式成立的葫芦岛连山钼业元宝山矿业有限公司(下称元宝山公司),宣告对外拍卖会其49%的股权。
据报,这正是第二次整顿的起点——类似于招标将在整个葫芦岛钼矿区推而广之。 2006年1月24日,招标会如期举行,葫芦岛市市政府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特地坐镇。
然而,预期中的白热化竞标场面并没经常出现,四家不著名的企业和一位自然人参予了投标。最后,三家企业落败。
当地钼矿业人士回应结果并不深感车祸。一位中途解散招标的钼制品企业负责人告诉他《财经》:“谁能中标,在招标前大家已心知肚明。” 据报,其中两家中标企业的确实掌控人,正是钢屯镇二钼矿原承包者之一、当地赫赫有名的钼矿主谭九钢。
还包括谭在内的钼矿承包商们,正是在早夭的、以集中于矿权为口号的上一轮整顿中被敌视的一方。 两次钼矿整顿结果迥异,但有一点或许是联合的:采矿权在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大上升的情况下,沦为众所争夺战的“肥肉”。挑战者借“整顿”力图政治宣传采矿权分配的初始格局,而结果是,既得利益借“整顿”更进一步夯实了这一格局。葫芦岛钼矿资源合理铁矿的目标,却依然遥不可及。
2006年春节前,《财经》记者回国葫芦岛实地专访,详尽理解了两次整顿的前因后果。目前,葫芦岛钼矿的整顿还在展开中,在“整顿”的名义下,现实与目标的距离或许正在拉大。 禁令虚设 钼是一种稀有金属,主要用作冶金特种合金钢。
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葫芦岛钼资源的集中地杨钢地区之后沦为国内研发最先、规模仅次于的钼产品基地。 杨钢地区钼矿铁矿转入混乱状态始自1997年。
其时,国际市场的钼产品价格持续走高,从每吨3万元猛涨到9万元,最低曾超过23万元。铁矿钼矿带给的高额利润,使得杨钢地区沦为外界眼中的聚宝盆,矿区者蜂拥而至。 同年,连山区表示同意私人以及个体私营企业对所属钢屯镇的钼矿展开总承包,承包期为三年到五年平均。
钢屯镇经委直属四家矿山企业,当地分别称作一、二、四、八钼矿。这四个矿迅速各有所属,承包方全部为私人。 尽管有关承包合同明确规定,承包方不经镇政府表示同意擅自转包坑口,政府有权中止承包合同,但这一条款似乎形同虚设。事实上,大多数所谓承包者迅速之后将拿回的钼矿高价倒手,且化整为零,从而转包给更好的人。
于是,钢屯镇钼矿的实际总承包人数超过了承包合同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一个钼矿坑口不会经常出现几个人乃至几十个人一起经营铁矿的现象。作为钼矿矿权所有权者的钢屯镇政府对总承包状况的掌控已成退出。
层层转包的背后是一条长长的利益分食链条。以钢屯镇的一钼矿为事例,1997年签定的承包合同表明总承包费用为900万元(承包期为五年)。据估计,品质较高的一钼矿日产钼精砂30吨左右,以平均值每吨钼含量45%计,钼金属产量在13吨左右,年产量则超过5000吨。
其时,国际钼市场的平均价格为每吨2.8万元,承包者一年的收益就可超过1.4亿元。 据《财经》理解,当年一钼矿的承包者取名为王不会本,一钼矿的12个坑口的9个坑口很快被他转包一空,有的坑口在层层转包后早就知道所属。只能靠转包,王已利润甚丰。
另一矿区杨家杖子的情况某种程度如此。杨家杖子矿山原科葫芦岛杨家杖子矿务局,于1999年由连山区政府接管,并就钼矿资产重新组建了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钼业工业公司。该公司所属的12个矿山企业皆总承包给了私人。
本文来源:海德体育-www.szhjfsgc.com